1979年4月的一天,河南信阳天湖村的水利工地上,忽然传来一声惊叫,村民们纷纷停下手中的活,迅速围拢了过去……这是一个震惊中外的考古发现,刷新了《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》的记录。
此后10余年,国家分4次在这里抢救性发掘出了商周古墓72座,出土了大量珍贵的陶器、青铜器、玉器、石器等,人们把这里称为“小殷墟”。
这些墓葬中出土了不少带有“息”字铭文的青铜器,说明这里曾经是商代息国(南方异姓方国)所在地。经过对出土棺木进行碳14检测和树轮校正,确定其时间应为距今3265±145年。
1979年出土于第8号墓。高28厘米,直径14.5厘米,直颈鼓腹,简洁大气。蘑菇形的卣盍上装饰有两组夔纹,盖上有一蘑菇形圆钮;绳索状提梁在历经3000多年后仍可灵活转动;颈部为三角纹,肩部前后各有一对夔纹,夔纹中间是一兽首;卣的底足与腹部交接处有两道突起的弦纹。
这只提梁卣出土时保存完好,专家在搬动时摇了摇,听见里面有液体晃动的声音。可是,因为长时间埋在地下,卣盖与卣身已牢牢粘结为一体,无法打开。
这里面装的究竟是什么东西呢?为了解开这个疑惑,国家文物部门派专人将这只青铜卣送到了北京大学化学系。经过请示,在卣的底部钻了一个绿豆大小的孔,可是因为卣盖与卣身实在密封得太好了,里面的液体根本无法倒出。经过再次请示,又在底部加钻了一个极小的孔,这才将里面黄绿色的液体逐渐倒了出来,这些液体的重量大约为1公斤。
经过检测,液体中含有甲酸乙酯(酒的芳香分子成分),证明这是3000多年前商代的酒!这一发现震惊了世界考古界,这是目前世界发现的最早的酒的实物!1990年,《吉尼斯世界之最大全》将其收录,称之为“世界上最陈的酒”。据说国外有人提出以80万美元的天价购买其中2滴进行研究,被河南信阳文物部门婉拒了。
这只青铜卣中的酒之所以能保存至今,得益于完全密封的环境。河南信阳天湖村的土壤致密性较高,且墓葬没有渗水,保持了密闭、干燥的环境,再加上商代先民高超的青铜铸造工艺,卣身与卣盖严丝合缝,形成了一个近乎线年前的古酒仍可以“酒香飘溢”。
1987年在8号墓中出土。高25厘米,腹径25厘米,是一只背对背站立的鸱鸮(猫头鹰)。卣盖为鸱鸮的头部,顶上有一个蘑菇形圆钮,盖上装饰有鸱鸮凸起的眼睛和突出的利嘴;腹部装饰了鸱鸮的卷翅和尾羽;4只短足装饰有夔龙纹;配有绳纹形提梁。
这只鸱鸮青铜提梁卣,造型矮胖浑圆,呆萌有趣,被网友戏称为“愤怒的小鸟”。出土时由于保存情况不如夔纹提梁卣,卣身上的沙眼渗出了一些液体,经检测,这些液体中含有8.239%的甲酸乙酯,证明也是商代的古酒。
商朝人迷信鬼神,鸱鸮昼伏夜出,被视为冥界的使者,可以沟通鬼神,将祭祀礼器制作成鸱鸮状是再自然不过了;此外,猫头鹰生性凶猛、机警敏捷,还被商朝人当作战神的象征。在商朝妇好墓中出土过一对鸮尊,造型呆萌奶凶,也是商代青铜铸造的精品之作。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子,能征善战,是上古的女战神,这对鸮尊是对其赫赫战功的最好嘉赏。
1980年在28号墓中出土。高29.6厘米,底径18.4厘米。束颈鼓腹,卣身为扁圆形,绳索状提梁,肩部装有一周圆圈纹和云雷纹,前后中间各有一浮雕牛首。出土时由于年代久远,卣盖与卣身已紧密结合在一起,晃动时可听到液体流动的声音。根据古代卣的功用和前面两尊青铜卣中液体的鉴定情况,专家推测这里面应该也是装有香酒。
青铜卣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,带盖、无流、有提梁,专门用来盛装祭祀用的最高级别的香酒。这种酒叫鬯(chàng)酒,是用来娱请神灵降临的,因为神不吃东西,喜欢闻香气,所以就用一种高级粮食——黑黍来酿造,里面加入郁金香草(郁金香草就是鬯草,不是我们通常说的郁金香花),使之酒气芬芳。
《诗经·大雅 江汉》中有“厘尔圭瓒,秬鬯一卣”,意思是:赐给你圭瓒(guī zàn,宗庙祭器),黑黍香酒一杯(秬,jù,黑黍)。鬯酒除祭祀外,有时也被用来赏赐有功的诸侯,由此可推知,这些青铜卣的身份地位十分显赫!
这三只青铜卣穿越时空,向我们展示了商代工匠高超的青铜铸造技术和极高艺术审美修养,也让3000年前的香酒得以保存至今,见证了中国源远流长的酒文化,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令我们仰望和叹服!(图片源于网络,侵删)